护眼仪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护眼仪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央行出手缓解流动性货币政策稳字当先dd-【新闻】

发布时间:2021-04-05 20:07:03 阅读: 来源:护眼仪厂家

央行出手缓解流动性 货币政策“稳”字当先

在多国兑美元汇率不断贬值的背景下,人民币却逆势大幅升值,引发市场对于海外热钱流入中国的担忧。

中秋节假期后,人民币中间价两个交易日升值282点,涨幅之大为3年来少见。仅9月9日当天,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较前一交易日大幅上涨187个基点,为近3年来最大涨幅。但《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获悉,虽然短期人民币走强,但无须担忧热钱的涌入,未来双向波动的可能性较大。

9月16日,多家机构证实中国人民银行对五大商业银行实施5000亿SLF(常备借贷利率)操作。继而在9月18日,央行又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将14天正回购中标利率下调20个BP至3.5%,向市场输入流动性。

对于央行的接连出手,市场皆认为是货币政策宽松的信号。然而,分析人士也指出央行之所以没有采用全面降准或降息这样更高调、更透明的工具,表明央行仍在避免采用“强刺激”或出台全面宽松政策。因此,年内货币政策仍有望保持稳定。

热钱难流入

“目前广东还没有苗头发现,因为欧洲和日本出台宽松货币政策导致热钱流入情况,我们估计也难做到。”对于广东热钱流入问题,国内热钱专家、广东社科院综合开发研究中心主任黎友焕(微博)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

反之,黎友焕向记者介绍,“在欧日宽松的同时,美元升值,导致国内资金流向美元资产这种情况倒是出现了。”

并且在黎友焕看来,由于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房地产可能很难避免出现调整,热钱进来后的去向不清晰,找不到投资方向。因此,他认为欧洲和日本这一轮宽松可能不会导致热钱的流进。

然而,有迹象显示,近期热钱对中国资产的兴趣比较浓厚。对于外资是否增持A股,兴业证券有分析师称,可以密切跟踪港币和人民币汇率。来自兴业证券数据显示,9月5日~12日美元兑港币为7.7504,跟以往美元指数升值时不同,此次港币相对美元异常强劲;而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持续升值到6.1346。

有业界人士分析称,人民币走强可能与贸易顺差创纪录有关,因为贸易顺差将给人民币带来升值压力。数据显示,8月中国出口同比增长9.4%,进口同比意外减少2.4%,贸易顺差498.3亿美元,连续第二个月创历史新高。

同时,受益于中国8月份贸易顺差创新高消息的影响,9月10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较前一交易日大幅上涨95个基点,报6.1425。不过,11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暂时结束快速上涨势头,较前一日回调28基点。

然而,多数受访人士并不认同人民币走强是受贸易顺差大的原因。国际金融问题专家赵庆明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由于中国汇率不是高度市场化,虽然贸易顺差对人民币走势有一定影响,但关联度并不是那么强。”

波动成人民币新常态

外汇占款的增加与减少常被业界视为与“热钱”的进出有直接关系。

“今年5月份以来,虽然贸易顺差不断增加,但外汇占款却始终疲软,反映出对人民币的需求持续走软。或者说美元的吸引力上升。”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称。

虽然7月末的外汇占款数据扭转了6月的负增长态势,但8月份数据却显示是今年以来继6月负增长882.8亿元之后的第二个月负增长。央行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金融机构外汇占款余额294580.30亿元,较上月294891.76亿元减少311.46亿元。

“中国在结构调整和改革阵痛压力下,增速还将面临一段时间的放缓压力,而美国复苏势头却不断得到数据的验证,并成为强化美国逐步退出QE的预期,这是外汇占款增长疲软背后的经济基础。”潘向东向记者分析称。

不过,9月12日当周公开市场出现8月初来的首次资金回笼,引起市场猜想人民币走强可能引起了监管层的担忧。当周,央行14天正回购回笼资金250亿元。

有外资银行经济学家称,中国央行最新的流动性回笼行动可能缘于人民币持续走强,导致该行对欧洲和日本非常宽松的货币政策所导致的热钱流入有些担心。但也有分析称,此举主要在于对冲近期银行间市场宽松的流动性环境。

不管怎样,对于近来的人民币升值趋势,受访人称,这只是短时现象,单边走势不可持续。

“这是一种短期的市场反应,欧日货币宽松、沪港通推进等都是重要原因,但不可持续。人民币已经进入了一个波动的通道,单边走势已经不可再持续。”黎友焕对记者分析称。

难言全面放水

8月外汇占款再度出现负增长,而SLF被业界视为可以对冲外汇占款缺口。9月16日,央行对五大行实施为期3个月的5000亿SLF操作。两天之后,央行引导14天正回购利率降至3年半新低,季末的维稳信号愈发强烈。

受访人士表示,从目前客观环境看,SLF存在操作的合理性,此举有助于缓解季末流动性紧张。央行此次采用SLF操作,而非全面降准或降息等工具,在受访人士看来,这表明央行仍然在避免采用“强刺激”或出台全面宽松政策。

“中央不会刺激,但会维稳。年内不会出现全面降准、降息,资金利率也不会大幅波动。”对于央行近两日的政策信号,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微博)解读称。

高盛高华中国宏观经济学家宋宇称,这一放松措施符合他们预期,在实体经济大幅放缓且通胀下滑的情况下,政府有意愿放松货币政策;同时,政府全面降准或降息的可能性很小,因为这将被视为强刺激。

中国高层近期已表态中国将继续稳健货币政策,不靠“强刺激”,而要靠“强改革”。国务院总理李克强9月9日与出席达沃斯论坛的企业家代表对话交流时表态,中国会继续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在稳定总量的同时要进行结构性调控,也就是实行定向调控。

李克强表示,中国去年以来一直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中国没有依靠强刺激来推动经济发展,而是依靠强改革来激发市场活力。因为池子里货币已经很多,中国不可能再依靠增发货币来刺激经济增长。

因而受访人士称,未来货币政策可能将维持稳定。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分析称,“年内货币政策立场将保持稳定。”

“整体而言,如果剔除月度波动因素,自二季度以来,货币政策已经从偏紧(去年下半年和今年一季度)转向中性立场。”朱海斌依然维持年内央行将维持政策利率和存准率不变以及信贷将保持稳定增长的预测。

对于未来货币政策的走向,朱海斌亦表示,短期货币政策操作的重点是通过定向量宽措施(如抵押补充贷款、再贷款、定向降准)改善货币传导机制,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管理(挤出投机性金融活动)以及通过维持同业市场流动性的稳定和将市场利率(如回购和SHIBOR利率)控制在较低水平来降低企业借款人的资金成本。

潘向东跟上述专家持类似观点。他对记者表示,“过去外汇占款的增加是我国基础货币供给的主要途径,中期由于汇改与中国经济调整,这一渠道的作用有所下降。未来基础货币供给将更多地依赖央行的多元化公开市场操作。”

实际上,近一两年央行在公开市场操作方面的进展也比较大,先后增加了SLO(公开市场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F、PSL(抵押补充贷款)、再贷款、再贴现等新的货币政策调控工具。

由于美国货币政策对全球央行来说是密切关注的对象,记者注意到,目前投资者焦点关注的是美联储议息会议纪要。

而9月17日美联储会议将QE进一步削减100亿到每月150亿美元,维持利率0~0.25%不变。至此10月份有望完全退出QE。而从会议内容来看,市场仍预计美加息窗口仍在明年6月份首次加息。

“即使美国加息,对中国的货币政策影响也不大。因为美国加息是市场预期之内,不太可能超出市场预期。”赵庆明对记者分析称。

广东铣床分度头

天津风机平衡机

石家庄防撞软包床

山东氧化钙价格